上辊万能式三辊卷板机操作要点 |
来源: 点击数:52次 更新时间:2025/3/25 17:42:27 |
上辊万能式三辊卷板机是工业板材成型的核心设备,其操作要点需结合机械原理与工程实践进行系统化规范。以下为基于设备特性的关键操作指南: 一、安全操作规范 1. 人员防护 - 穿戴防砸鞋(抗冲击等级≥200J)、耐高温手套(接触温度≤250℃)及护目镜(防碎屑飞溅)。 - 禁止穿戴宽松衣物或佩戴首饰作业,长发需束起。 2. 设备安全 - 工作区域需设置1.5m以上安全隔离区,地面标注黄色警示线。 - 紧急停止按钮需配置双回路控制,响应时间≤0.2秒。 3. 载荷管理 - 最大卷板厚度不得超过设备额定值的80%(如额定20mm板材,实际≤16mm)。 - 卷制长度>3m时需配置辅助支撑托架。 二、设备预运行检查** | 检查项目 | 技术标准 | 检测工具 | 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辊轴平行度 | 误差≤0.1mm/m(激光校准仪检测) | 激光对中仪 | | 液压系统压力 | 工作压力≤12MPa(额定值15MPa) | 压力表 | | 润滑系统 | 各轴承位油脂填充量≥80% | 油脂枪 | | 电气系统 | 接地电阻≤4Ω,绝缘电阻≥10MΩ | 兆欧表 | 三、工艺参数设定 1. 预弯参数 预弯力计算公式:\( F = K \cdot t^2 \cdot L \) (\( K=0.8 \)为材料系数,\( t \)为板厚mm,\( L \)为板宽m) 预弯角度控制在15°-20°,防止过度塑性变形。 2. 卷制参数 进给速度:碳钢≤5m/min,不锈钢≤3m/min(防止加工硬化)。 辊缝调整量:初始间隙=1.1t,最终间隙=0.9t(t为板厚)。 四、操作流程控制 1. 板材定位 采用激光对中系统,板材边缘与辊轴平行度误差≤1mm。 首件试卷需在板材两端标记中心点。 2. 卷制过程 低速启动(≤20%额定转速),观察板材进给状态。 每卷制1/4圆周需停机测量曲率半径(误差≤±2mm)。 3. 矫圆工艺 矫圆次数≥3次,每次进给量递减20%。 最终圆度误差≤0.5%(如直径2000mm,误差≤10mm)。 五、常见故障处理 | 故障现象 | 原因分析 | 解决方案 | 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板材打滑 | 摩擦力不足 | 辊面喷砂处理(粗糙度Ra 6.3μm)| | 卷制椭圆度超差| 下辊横向位移误差 | 重新校准丝杠螺距(误差≤0.05mm)| | 表面压痕 | 辊轴表面损伤 | 抛光修复(粗糙度Ra≤0.8μm) | 六、维护保养周期 1. 日常维护 每班作业后清除辊面铁屑,使用煤油清洗(禁止使用酸性清洁剂)。 检查液压缸密封件(磨损量>0.5mm需更换)。 2. 定期维护 每月更换液压油(ISO VG 46),清洁油箱滤网(精度≤25μm)。 每季度校准编码器(角度误差≤0.1°)。 七、特殊工况处理 1. 高强度材料卷制 如Q690高强钢,需将卷制温度控制在200-300℃(电加热装置预热)。 卷制后需进行去应力退火(550℃×2h)。 2. 非对称锥度卷制 采用分段控制法:首段按大端直径调整,末段补偿小端收缩量(收缩率≈0.5%)。 使用激光跟踪仪实时监测母线直线度。 总结:该设备操作需重点控制预弯力、进给速度及辊缝调整量。建议建立操作日志,记录每批次板材的材质、厚度、卷制参数及成品合格率。对于高精度要求的航天或核电领域,推荐使用数字化卷板系统(如西门子Sinumerik 840D),其闭环控制可将圆度误差控制在±0.1mm以内。
|
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 |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政府工作报告: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,“稳住股市楼市” |